国内公开发行的MOM产品比较少,做得好的就更少,一是因为机构投资人采用MOM进行资产管理的比较多,个人客户相对较少,二是因为,MOM相比于FOF产品,对于管理人的专业性要求更高,因此做的人也比较少。但MOM相比于传统的平层产品和FOF,有它特有的优势,因此大家还是应该关注一下。
相比于FOF直接投资于成熟的基金,MOM是利用专户的方式,把资金分给不同的投顾进行管理。这就好比FOF是你去投基金,而MOM是以自己的名义开几个证券账户,分别交给不同的人进行管理。投基金是个省心的活儿,你只要盯着基金的净值和基金经理的变化就好,业绩表现不好,就适时赎回换一个再投。但你心血来潮想要和基金经理深入沟通一下投资策略?能不能听你的意见且不说,关键是你找不到基金经理的电话。把自己的账户交给别人管理就不一样了,一开始你就得对投顾足够熟悉,否则不会放心把账户交给他。还有,账户底层买了什么,怎么操作的你也门儿清啊。想不明白的时候就可以打个电话沟通。但随便指手画脚肯定是不行的,长久的合作关系是基于彼此相当的业务水平,否则你乐意让人家管,人家也不一定乐意接这活儿。
从这个例子中,我们就能看出MOM和FOF的主要不同:
MOM与投顾的关系更紧密。从尽调开始,到后续的操作,MOM的管理人与底层投顾都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与认同。一旦发现投顾出现偏差,例如基金易犯的风格漂移,就可以及时的跟踪并调整我们的资金投入。考虑到我们线上一些一上线就开始放飞自我的私募基金投顾,MOM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。
对MOM基金管理人的专业性要求更高。相比于FOF,MOM的基金管理人需要对拟投策略必须要有较深程度的了解,才能挑选并评价市场的投顾,相比于对基金业绩更为依赖的FOF,MOM对投资的理解更为深入,也更可能应对市场风格的变化。
MOM底层更为透明。每一个癫狂的基金后面都有一群疑神疑鬼的RM。当基金出现业绩明显的上涨或下跌的时候,透明的底仓会让管理人及时了解原因,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。
MOM基金调仓更为灵活。FOF赎回底层基金要遵守开放日规则,而MOM的调仓可在交易时间灵活安排。
想要吸引别人来给你管理账户,你需要有两个条件:第一,认识足够多的人,才能找到足够好的投顾;第二,资金够多才能吸引别人来管理。例如,美国罗素投资集团,它是世界上MOM模式的开创者,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机构资产外包机构,专职为世界上的主要机构投资人用MOM模式管理资产。罗素迄今为止研究过的投顾接近15000个,深入研究的有6000多个,实际采用的投顾有389个。国内做得好的MOM管理人也往往会跟踪数千位投顾,才能从中选出足够优秀的进行合作。而很多优秀的投顾往往会对专户管理提出最低管理规模的要求,如果MOM的资金规模不够大,很难吸引到“白马投顾”的关注,也很难和他们形成合作。这两点虽然看起来简单,但真正想要获得却并不容易,往往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达到,这也是国内好的MOM少的重要原因。
除了吸引到投顾外,MOM要想管理的好,也有两个条件:第一,有成熟的投顾评价体系,第二、谈判能力。联系投顾不重要,重要的是要有好的投顾评价体系,即客观的评价沟通过的投顾,并能从众多投顾中挑选出真正优质的来管理资产。这个评价体系至少需要包含对投顾投资理念、管理水平的定性分析和对策略及投资能力进行分析的各种量化指标。这个体系的有效性需要长期的投资效果进行验证,而时间与经验往往正是国内MOM的一个短板。
因此,如果有投顾可以继承海外在投顾评价体系上的经验,将是非常大的一个竞争优势。至于谈判能力方面,与投顾的合作从管理费用,到管理策略、到资金进出,方方面面都需要MOM管理人与投顾的沟通与谈判,合作通常是双方博弈的结果。
这一点其实应该放在第一点里面说,但因为比较具有特点,所以打算单独拿出来说一下。作为投资人,当我们挑选投顾的时候,投顾的管理规模是我们非常关注的指标,因为管理人一般都有一个最佳管理规模范围,超过这一范围,将很可能导致管理水平的下降,即投资业绩与管理规模成反比。但MOM因为可以选取多个管理人来管理资产,因此可以通过聘请更多的投顾来解决这一问题,从而将委托资金控制在投顾的最佳规模范围中,一旦已达投顾策略或管理上限,则可以缩减委托规模或增加投顾。因此,MOM的策略容量/管理规模将远远大于普通私募基金,200亿对于私募基金来说或已让人提心吊胆,但对于MOM管理来说,可能才只是刚刚起步,毕竟罗素在全球的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2000亿美元。
一个好的MOM可以将投资人从繁琐的投顾挑选的苦海中解脱出来,对一些没有太多金融投资经验和知识的投资人来说,这将是非常好的选择。
欢迎关注“平安财富宝” 微信公众号,为您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。